Menu

九大养生流派谈养生

2016-11-11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养生学家和医家提出了一系列养生原则,其养生之道在顺应、养性、动形、静神、温补、培元、调气、药饵及食养等方面各有所长,从而形成了各有侧重、自成体系的诸多学术流派。这些养生流派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构建起了传统养生学的文化宝库。

养性学派:修养道德,调摄精神

养性学派是西汉以后,历代儒生把孔孟学说中的道德修养及中和观等思想与中医养生方法相结合而逐渐形成的。该学派强调精神调摄、主张饮食调养,重视起居护养,为历代养生学家和医家所遵循。孔子、孟子、董仲舒、孙思邈、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均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动形学派:动以养形,动则不衰

动形以养生的思想始于《吕氏春秋》,其学派形成于汉唐。动形学派认为,形体的动静盛衰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形体动则脾胃健运、精气周流,生命力旺盛而不衰。庄子、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近年兴起的广场舞就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养形之法。

顺应学派:顺应自然,因时养生

顺应学派主张顺应四时自然规律变化而养生。顺应学派认为只有主动掌握外界变化规律防御外邪侵袭,以养生、养长、养收、养藏,才能养生防病,延年益寿。老庄首先提出“顺乎自然”的养生方法,邱处机、万全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静神学派:静以养神,无欲则安

静神学派以长生不老为养生目的,以返璞归真、清静无为、无欲则安为养生指导思想,主张贵柔,提倡导引调气、形神兼养的静态养生。道家“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思想对静神学派影响巨大,他们崇尚自然,要求顺应自然,以静为主。嵇康、万全都主张养神。

温补学派:温养阳气,补益脾土

温补学派的养生思想源于《内经》,其所确立的防病治病原则为历代医家所用。该学派结合自己的临床诊治经验, 阐述脾肾命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指出养身防病要从“先天命门水火” 及“后天脾胃”着手。温补学派善用甘温补益之法。李东垣、薛己、孙一奎、叶天士等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药饵学派:药物养生,轻身延年

药饵学派的养生思想萌发于《山海经》,启发于《神农本草经》。该学派认为药物养生应当采用立方平和、量体选药、重在脾肾、因时药养及因人调养等合理的辨证施养原则,才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陈直、邹铉、赵献可、李时珍、徐大椿等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调气学派:调摄真气,保养生命

调气以养生的思想始萌于《管子》,其学派则形成于汉唐。调气学派认为,气贵运行不息,升降有常,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及寿夭的关键。最早倡导调气以养生的是管仲,孙思邈、刘完素均主张调气。

食养学派:饮食有节,药膳调养

食养学派主张食养、食补、食疗,通过研究食物的性能,以合理饮食来维护健康,延年益寿。这一学派主张食疗,并强调饮食养生保健应注意谨和五味、按时节量、避免偏嗜、宜清洁忌厚味,才能保证机体健康。孙思邈奠定了食养学基础,孟诜、陈士良、忽思慧、贾铭、王士雄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