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凉城是北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被称为“人类太阳升起的地方”,不仅有着六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地理环境独特,四面环山,中间滩川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古语云“山水相依必生灵”。
数千年来,在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人文璀璨,俊采星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良将李牧,保国戍边;飞将李广,拒敌阴山;鲜卑拓拔,开北魏基业;木兰从军,展巾帼英姿;康熙巡边,始有马刨神泉;达赖受封,积淀宗教文化;贺龙、郑天翔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在此留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足迹。新中国成立后,众多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名流都曾踏上这方热土,而誉满华夏的“鸿茅药酒”正是发源于此。公元1739年,鸿茅祖师在岱海宝地得天时、地利酿制神酒,至今已传承近300年,受益百姓无数,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发展也孕育了鸿茅文化璀璨的光芒。
根据《凉城县志》的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年),县境厂汉营始生产鸿茅药酒。鸿茅药酒的始创者是一位名叫王吉天的山西中医,清乾隆年间,他走方行医来到厂汉营,见这里山水毓秀,药材资源丰富,然而百姓却缺医少药,便举家迁居到了这里,悬壶开号,医济世人。乾隆四年,他总结多年诊脉开方心得,集众多古方之精华,采67味道地药材,以独门秘法入酒调制,创出品质上乘,既能治风寒湿痹、气虚血亏及脾胃肝肾亏虚等多种病症,又兼具补益养生作用的“鸿茅药酒”,传承至今将近三百年。走过四个世纪,伴随着丰富鲜活的治病养生传奇,鸿茅药酒历久弥新,一直深得人心,不失为中华药酒的百年经典。
道光十年,鸿茅药酒被山西大同知府敬献朝廷,道光皇帝饮用后甚喜,钦定鸿茅药酒为宫廷御酒,其后鸿茅药酒一直贡奉清廷,直至末代皇帝。据史料考证,鸿茅药酒在清朝宫廷的十大贡酒中,位居第五,成为清皇室养生益寿食谱中唯一的贡品药酒。
《绥远通志稿》是原绥远省辖区的一部大型地方志文献,全书稿为100卷,400余万字。此书内容极为详尽丰富,上起公元前307年,下至公元1935年。志稿中一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的基本史料。 《绥远通志稿》中对鸿茅药酒有详细的阐述:“色如胭脂,香味醇厚……有患腰腿疼痛者,饮之每奏奇效。故价值虽昂,销路仍极发达,近而山西、内蒙,远而外蒙各地,皆有行销,蒙人对之尤视为珍品。其制法据云配有药品百余种,本号恐人仿制,密而不传。”
1974年,“鸿茅药酒”90%出口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日本、俄罗斯、北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赞誉。1979年8月31日,马来西亚《建国日报》头版以“南有茅台,北有鸿茅”为题,专文介绍鸿茅药酒,称其为中国的“神酒”。